早安、午安、晚安! 觀光列車又啟動啦

今天來到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廟口,但是我們今天要來走訪廟宇(下次小編再來跟大家介紹廟口好吃的* ˙ᵕ​˙ *)

基隆有三大廟——奠濟宮、基隆城隍廟、慶安宮。

1.jpg

今天小編要來大家看「奠濟宮」~

有興趣的朋友們就跟者小編一起走下去吧!

2.jpg

廟口裡面其實有二間寺廟,一為奠濟宮,被許多人稱為「前殿」,主要供奉的是--開漳聖王;二是清甯宮,被稱為「後殿」,主要供奉的是--水仙尊王。

3.jpg

-位置-

奠濟宮是漳州人當時同治時代時移民帶來的,其實是從清朝就存在了,原本是佇立於許梓桑古厝附近的半山腰,後來才被遷移下來到現在的位置。

*本來兩間廟(奠濟宮、清甯宮)是沒有對齊的,是在經過整修後才變對齊。而這兩間廟中間的巷子,其實就是阿華炒麵旁邊小巷子(可以通往廟裡面,也區隔了兩間廟)!

-開漳聖王-

陳元光,字廷炬,號龍湖、河南人,是一位唐朝將領,在唐垂拱二年奉命平定閩粵,由於開拓邊疆,安撫當地民眾,恩澤及於閩臺,死後封為開漳聖王,其生日為農曆215日。

-出入口-

(以我們面對廟宇的方向)右邊是龍邊,左邊是虎邊

從右邊"龍邊"進入廟宇;左邊"虎邊"離開廟宇

以廟門向外看即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當然要龍門進虎門出呀!

-壁畫-

4.jpg

牆上的圖畫是國家一級畫師--劉家正所做,其繪畫內容呈現的是當年開漳聖王開闢漳州過程的故事,每幅畫都金光閃閃,非常貴氣。

-柱子-

到奠濟宮非看不可的就是石柱,雕刻的功法以中空浮雕且圓滑為特色。

廟裡兩旁的柱子,角度雕刻的非常圓滑,具有傳統的味道,上面刻的動物是百雀,因為百雀的長尾巴是吉祥的象徵!

5.jpg

-尪公無過嶺-

台灣人除了原住民大多都是從漳州及泉州來的,剛來的移民們為了生活資源、地盤常常會發生口角或鬥爭,先來的就占位子,後來的也就搶不到位子,所以就會有爭吵,演變成漳泉械鬥,其爭鬥的原因為口音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血統和地緣的不同,這一打就打了一百多年,而現在則演變出基隆中元祭,許梓桑和一些士紳把他們結合起來形成陣頭,拚陣頭而不是拚人頭,而陣頭也包含北管戲曲,而北管戲曲又分為西皮派福祿派,兩者因音調不同、聲調不同,曲目也不大一樣,直到最後兩派在基隆是以獅球嶺為界。「西皮派」在基隆最著名的就是「得意堂」;「福祿派」則以聚樂社著名。這兩派的鬥爭現今可在中元季的活動中看出端倪,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中元季當天來看看陣頭的變化。

Q: 西皮派和福祿派的差別?

A1:西皮派的主要樂器為以桂竹筒包蛇皮做的吊鬼仔(聲音尖銳,被戲稱為吊鬼,即吊死鬼,中國大陸稱京胡),蛇皮音類似西皮,奉祀田都元帥。

A2:福祿派的主要樂器是以殼子弦(椰子殼做的胡琴),形狀類似葫蘆,音同福祿,奉祀西秦王爺。

尪公無過嶺,意思是「尪公神像絕不越過獅球嶺」

上面說到,西皮派和福祿派是以獅球嶺為分界線,因為獅球嶺把基隆分成「基隆港集水區」以及「基隆河集水區」兩個部分。

獅球嶺以北,是漳州人地界。(今基隆港一帶)

獅球嶺以南,是泉州人地界。(今暖暖一帶)

一直到清朝劉銘傳開闢台灣第一座隧道-獅球嶺隧道(又稱劉銘傳隧道)後,漳、泉雙方才漸漸地不再械鬥。

6.jpg

聽完一輪奠濟宮的由來才發現原來一座廟宇裡面除了每一位神明,其他的吉祥物、內裏的裝潢等,都是有其歷史淵源以及代表的意思,下次有機會不妨放慢腳步細細觀察這些看似不起眼卻寓意深厚的事物!

arrow
arrow

    海大USR觀光列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