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特輯-聳立的白米甕砲台
今天要介紹的是白米甕砲臺,位在基隆港口西岸高地上,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砲臺可能早在300多年前的西班牙及後來的荷蘭佔據時代就已設置,因此有「荷蘭城砲臺」之稱,中法戰爭時,法軍曾佔領過,今日之形貌為日治時代所改建而成的。
白米甕砲台這一帶基隆人舊稱「荷蘭城」,根據近人考據可能早在三、四百年前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就曾於此建有堡壘,又名「荷蘭城砲台」,屬於基隆市市定古蹟
中法戰爭之時,法國人也曾佔據過,在日據時代則曾有大規模整修,以現在山間留存的建築物來看應是日據時代改建之結果。白米甕砲台為國家三級古蹟,其地理位置在今基隆市中心區太白里光華路37巷底,正是基隆港出港口的左側山上,地理位置險要,地形則為一馬鞍形
砲盤共備有四尊砲,砲座直徑達13公尺,現在放置在役政公園內的阿姆斯拖朗後膛加農鋼砲即原置於此,可見這砲台當初戰力之強大。砲盤下方有斜坡道通彈藥庫,石牆厚近1公尺,入門處設有橫向檔牆,可以避免流彈與火星的波及。而盤間均設有土牆,是保護砲座與人員的配置(通常有砲長、瞄準手、計算手、遞彈手及裝填手),具有吸彈作用。砲台有180度的砲軌,前設鐵水泥製子牆,牆內並設置有儲彈孔可放四枚砲彈,以因應戰時砲彈暫放所需,但數量不一。砲台遺址保存尚可,但經過地居民的私自搶建,現在只存砲台區尚稱完整,如今砲台區包括營區廁所、日式營舍、彈藥庫、砲盤區、機槍陣地、觀測台等,砲盤成一長形配置,建築以鐵水泥與岩石築成,一字排開,面對基隆外海,可以說是屬於明砲台,是迎敵的第一線。
在砲台旁邊我們可以看得到協和火力發電廠,我們可以看得到三個具有特徵性的排煙管就是基隆地標之一也是知名打卡景點喔~
白米甕砲台的另一個特色是種了很多鐵樹,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頗有南洋風味,砲台的右側是基隆港的咽喉,整個基隆港船的進入都由這裡控制。
觀測台位於東北端制高點,可觀測砲彈彈著點與監看敵蹤,視野甚廣,當初即以旗語與對面小山上的指揮所聯絡。從另一個角度看的話,這個觀察所具有另一番古典基隆風情,十分襯托基隆港口的景色,另外綠色的草地,蒼藍大海及晴朗的天空, 十分適合到此郊遊或散散心旅遊, 同時認識基隆市過去的歷史古蹟,讓大家不只是來遊玩還可以學習到東西,真的會收穫滿滿。大家不妨也來這走走看看美麗的風景,還可以帶野餐墊來野餐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