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
大家有沒有去正濱漁港看「潮藝術」呀?
今年的潮藝術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很值得去看耶~
上周的文章大家可以再去一下唷~ (點我)
Come on~~~來繼續看下去吧!
NO.07 老人與海、大眾臉
老人與海是非常著名的文學作品,作者用老人與海與基隆海港城市做一個連結,其中最特別的是,雖然作者是外國人,但它做了一個媽祖,與在地的民間信仰做一個結合,作品中使用了壓克力板,上面的紋路都是他在基隆所拍攝的照片,經過導覽員的解說我們才了解作者對作品的用心。
作者使用了立體臉譜,把基隆在地居民與漁民的表情、容貌真實地呈現出來,說不定走在路上,我們能發現熟悉的面孔,也反映出作者創造作品充分結合了在地文化。
NO.08 祖母的海膽
海女現在大多已是七八十歲的老奶奶所從事的職業,很少有年輕的女性會去做這個行業,所以這個職業現今已快消失,因以祖母兩字代表那些年邁的海女做為紀念。
海膽作為海中的清道夫,擁有保護珊瑚和熱帶魚的作用,但在它醜陋的外表下內藏著美味可口的佳餚,使得大家過度的捕撈導致海膽數量大量減少。
透過藝術想向人們傳達海洋可食用物種的減少以及基隆海邊傳統婦女生活方式的消失!
NO.09 呼吸
小卷大家非常熟悉,也十分常見,所以也比較有話題性,也因為作品的樣子十分可愛,也吸引了很多人拍照。
NO.10 我依然等待著你
使用廢棄保麗龍,在晚上的時候會有燈光照射,就像一座美麗的皇宮漂浮在水面上,直到走近才發現是由海岸邊大量漂流物組成。
作者想傳達的情境更讓我們感到十分溫馨,「把漂流物視為行船人寄送回來的禮物,將這樣的思念堆砌成一座島、燈塔,成為討海人的指引,並等待討海人回家。」
NO.11 正濱五金行
僅是幾件旁人眼中的廢棄物,卻像台港邊日夜休的監視器般,鉅細靡遺的記錄了港邊的漁民、釣客。
作者傳達了其實風景就在身邊,只是我們總習慣與之擦肩而過,放慢步調在這忙碌、分秒必爭的時代總會被說不合時宜,但是在細細品味一景一物的後
或許,你會發現:「快樂,原來這麼簡單。」
NO.12 溯
大家可以去找找看在哪裡哦!
每位藝術家的作品都充滿了濃濃的「基隆味」,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為了深入瞭解基隆當地居民的生活日常,常駐在基隆好一段時間,基隆人雖然熱情,但與外國人相處仍無可避免有著一層隔閡,然而這群藝術家還是靠著鍥而不捨的堅持,甚至在作品中將東西文化毫無違和的合併在一起,可以看到老人與海,也可以看到媽祖,但卻不顯得突兀。
漁港風情走入藝文,總是讓我們感到新奇及充滿感動,藝術家們走入當地體會過後的發想、巧思及靈感也讓我們充滿了新鮮感,不同時間去又有各種不同的體現,處處充滿驚喜,這幾年的潮藝術都讓整個基隆都增添了不少色彩。
獻上一張與中秋滿月合影 -- 阿根納的船
潮藝術 只到10/11~
還沒"潮"聖一下的朋友們把握國慶連假啦!